孕婦痔瘡
孕婦痔瘡
孕婦生痔瘡主要出現在分娩前三個月,患上痔瘡的機會率有20-50%。孕婦除要忍受腰痠背痛外,亦要忍受生痔瘡所帶來的痛楚。如痔瘡嚴重,孕婦在自然分娩過程中,可能會導致痔瘡破裂而流血,增加分娩痛楚。
孕婦痔瘡的成因
子宮及胎兒不斷增長,對盆腔靜脈和下腔靜脈加壓,身體下半部靜脈血液回流心臟減少,靜脈壓力令肛門、下肢及下陰靜脈擴張或腫脹,使孕婦更易生痔瘡。 孕婦在懷孕期間,因黃體酮增加,腸道蠕動減少,增加便秘機會,引起或加重痔瘡。
孕婦痔瘡的癥狀
輕則患者自覺肛門搔癢及壓迫;重則會感覺到痛楚,無法坐下,且常於便時流血。
如痔瘡持續發作,患者不願在排便時會感到刺痛,以拒絕排便。長遠可令大便缺乏水份而變硬,更難排出,形成惡性循環。
預防孕婦生痔瘡的方法
- 每日最少飲用8杯水
- 每日食兩份水果三份蔬菜
- 保持大便通暢
- 避免久坐久立
- 進行適當及適量運動
孕婦痔瘡的治療方法
現今很多研究和臨床研究指出,有些藥物和程序使用對孕婦及發育中的胎兒是安全的。
- 口服改善靜脈血液循環藥物
- 口服通便/利便藥物
- 塞肛栓劑
- 塗肛乳膏
個案分享:32歲孕婦超聲刀治療痔瘡
32歲孕婦,第3次懷孕
過往懷孕時均出現生痔瘡問題,由於認為不嚴重,故只以痔瘡藥膏作保守性治療。
今次在懷孕22周起,痔瘡問題逐漸嚴重。
某次排便時,發現有塊狀物脫出肛門、肛門脹痛及排便有血,求診後被診斷為第四期環形痔瘡,並有痔瘡血栓等併發症。
當日立即進行超聲刀痔瘡切除手術,手術過程僅20分鐘,手術小休後可即日出院。
手術後第一天,其痛楚指數為0分(visual analogue scale 0-10, 0=無痛, 10=最痛),第二天大便後指數為2分,第三天大便後指數痛為1分,其後均為0分。
及後成功經自然分娩誕下女嬰,母嬰健康良好。